2021年中國花博會花落崇明
這里是標題一h1占位文字
發布時間:
2021-06-16 19:18
關鍵詞:
花卉,花博會
中國花卉協會公布評定計票結果,上海崇明區獲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承辦資格。中國花博會是我國花卉領域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花事盛會,被譽為中國花卉界的“奧林匹克”。
根據目前方案,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主題為“花開·中國夢”,選址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地區,總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規劃布局“一軸、一帶、三區”,即主題演繹軸、十里花溪帶、核心展示區、森林景觀區和配套服務區。會期預計從2021年3月末持續至7月1日,總計100天。
其中,核心區將以千畝花田構建“牡丹盛開”大地景觀,整個花博園將以梅、蘭、荷、菊等名花構建花田、花溪造型,營造“百花爭艷、芳香滿園”景象。花博園區的室內綜合展館將包括主“世紀館”、花藝館、國際館等,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用于各地區和各花協展示室內主題花卉。室外展區分為省市花卉、花協分支、國際花卉、友好城市、花卉專類、企業精品、居家庭院和水生花卉等展區,占地面積達160公頃左右,其中花協分支展區和友好城市展區為首次設立,水生花卉展區將營造長約5000米的“水岸花溪”帶狀景觀。
成功申辦花博會,加快“海上花島”建設步伐,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注入創新活力。《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結合生態要求和產業發展,打造“海上花島”,建設花田、花溪、景觀廊道,塑造點線面相結合的花島大地景觀。
崇明是華東地區聞名的花卉苗木之鄉,有著500多年的花卉栽培歷史。崇明土壤為沙壤土,有大量適于種植花卉苗木的干凈土地;氣候接近溫帶海洋性氣候,水資源豐富,適于偏堿性、耐寒性花卉品種尤其是球根花卉的種植。如今,崇明水仙聲名遠播,藏紅花、紅掌花等遠銷海外,唐菖蒲、玫瑰花、荷花、菊花、石斛、月季等爭奇斗艷。近年,生態林、生態廊道和經濟果林成為崇明生態島建設的重要資源,各鄉鎮按照“一鎮一品”要求,于各鎮區主干道兩旁帶狀栽植了玉蘭、櫻花、合歡、海棠、梅花、桂花等木本花卉,與呈塊狀分散于全區境內的桃花、梨花構成了點面分布、條塊結合、全年花盛的繽紛景象,全域處處可見花溪、花徑、花村、花宅。
下一頁
相關新聞
中國園林網8月24日消息:“又見大榕樹、又見大王椰,又見廈門。從前不曾想,關于樹的記憶可以讓一座城市變得清晰而鮮活,在鋼筋混凝土組建的現代叢林里,幸有它們,穿破圍墻,在人類的界限中展現自然的美好身姿。”這是我第二次路過廈門時記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話,當時我正坐在開往龍巖的列車上,幾株大王椰從窗外一閃而過,你可能很難想象我當時內心的激動
在標準還未完善的市場中,新品種引進、繁育、推廣等過程中出現一系列亂象,亂象、行情等因素又影響了種植戶對新品種選擇的猶豫,老樹種的改良品種在當前更吸引苗木種植戶。市場亂象亟待規范化 引種亂象:普通商家單位在引種方面容易百花功夫,種源只控制在極少數人手中,普通種植戶引進非常困難;本土的種質資源沒有保證,而更多的種苗商信奉“拿來主義”,把國外好的品種直接拿過來用,但即使原產地的緯度或經度與種植地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花消費已由過去的以婚禮節慶訪親探友為主逐漸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追新求異的消費追求促使鮮切花品種結構日趨豐富,其中多頭菊切花就以其花色豐富艷麗、瓶插期長、花型多樣等特點而受到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
8月24日,2017全國苗鄉萬里行——廣西線考察已進入第三天。昨天,考察團成員們參觀了南寧5大特色基地。今天由于受到臺風“天鴿”的影響,南寧迎來了全天的雨水天氣,即使如此,絲毫不影響考察團的考察計劃。今天上午十點左右,考察團結束了臺灣花卉產業園的考察,緊接著來到了南寧樹木園,開啟新一站的考察之旅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已由過去的以婚禮節慶訪親探友為主逐漸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追新求異的消費追求促使鮮切花品種結構日趨豐富,其中多頭菊切花就以其花色豐富艷麗、瓶插期長、花型多樣等特點而受到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